| Project |
2 a.m. | book design
| Concept |
用圖文紀錄崁仔頂的歷史。
崁仔頂漁市場是北台灣重要漁獲來源,各家餐廳和魚商來批貨,也有光觀客會千里迢迢為一睹此繁榮景象。崁仔頂這個地方早上時空無人煙,當夜深時卻燈火通明,此起彼落的叫賣聲貫穿整條街,卡車先是卸下一箱箱的生鮮魚類,人流越擠越多,我們團隊也跟著擠進人群觀察和訪談拍攝,想把這樣基隆獨有的景色記錄下來,用簡單易懂的方式讓觀者了解漁市場叫賣文化,以及這個地方從河川與橋墩到後來填補成為路面而形成的生活模式,用圖文方式紀錄崁仔頂的歷史的軌跡。
| History |
崁仔頂漁市早在清領時期就已經存在於基隆,因為這個地方是天然的港口,所以大家都會在此處停船登陸。久而久之,旭川河(現在的南榮河)旁邊便聚居了許多人。當然,有人的地方就會產生貿易行為,於是這裡也就出現了市集。
在基隆港尚未建造之前,現在的慶安宮媽祖廟的廟埕是一片沙灘地,轉角的孝一路因位於石硬港(旭川河)邊坡上的高於石硬港(旭川河)邊坡上的高地,河川跟陸地形成了高低落差的「崁」 ,因此大家便稱孝一路為「崁仔頂」。早期的崁仔頂是基隆發展最早的街道,由於接近出海口,人們大多從事漁獲買賣。其中,在當時因為有一家很有名的商店叫「和興」,也使得現今的行政區域在劃分上屬於和興里。基隆港建造之後,所有的漁船都要進到旭川河的岸邊停靠,漁民們必須抬著漁獲爬樓梯到街道,再委託商家賣魚。由於這裡的石階又叫做「崁仔」,所以「崁仔頂漁市」這個名字就一直沿用至今,可惜的是石階因為旭川河的加蓋而消失的無影無蹤。



Designer - XUANGU